第694章 舆论导向(1/3)

作品:《扛着AK闯大明

“臣要跟皇上谈谈舆论导向问题。”刘鸿渐也放下了筷子郑重的道。

先前刘鸿渐一直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他觉得这年月信息传递实在太慢,一道圣旨从京城发出,要两个月时间才能到达两广和云南。

一些更偏远的地方甚至都一年了,那里的人还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儿。

在后世那个娱乐至死、舆论为王的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大明的无数倍,但这对大明也是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比如因为科举改制而引发出来的官僚阶级、举子书生的反抗,很显然,朝廷的舆论乃是掌控在这群人的手里,而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在努力。

对于朝廷传出来的消息,也就是看见什么便是什么,由于儒学文化的先入为主,百姓们天然的觉得读书人说的都是对的。

以至于为官者、乃至举子们更加的肆无忌惮的与朝廷对抗,朝廷也由于要考虑民心所向,束手束脚,不能使政令更有效率的得到推广。

舆论不论是在后世、还是现在都实在是极为重要的力量呀。

没有舆论的打压,不法者凭着关系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舆论的影响,官员们做不法之事少了顾虑,莫说其他,后世多少无耻之人是被网友们绳之以法的可见一斑。

倘若他与小朱能掌控了大明的舆论导向,何愁官员们敢跟他们对着干?

“恩……刘兄言之有理,不过,刘兄认为当如何控制这个什么……舆论导向呢?”朱慈烺听的一头雾水,很是认真的道。

毕竟不是后世人,依朱慈烺的所学,压根就理解不了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而且朝廷也是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下发圣旨的,只不过这些圣旨往往只传给特定的官员,或者最多下放到县,效率低暂且不说,各地的百姓压根就看不着,毕竟县城里才能住多少人?

“依臣之见,不若成立一个内缉事厂,专门负责将朝廷政令传至大江南北,速度要快,至少要下放到村镇,还要着人专门讲解。”刘鸿渐皱着眉头道出了心中所想。

如今贯穿南北的新官道已经在加紧施工,长江以北的路段最早在今年下半年便可竣工,南方最次明年年中也可通行。

倘若在黄河、长江等大河两边设立专门的驿站,备好渡船、战马,消息的传递必然要比先前快上数倍。

待主干道修好后,刘鸿渐并不打算解散这支已经成熟的工程队,要想富,先修路,只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