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通前彻后,无懈可击(2/3)
作品:《乱清》误差”可言。
“北京东京”舰队中体量最小的杆雷艇的长度,也超过了二十五米达二十六米;至于“窝尔达”一类的大型军舰的体长,总在六、七十米左右。
哦,对了,长门、金牌、铁索、铜链四炮台群的主要炮位平日的“战备状态”火炮的水平朝向、身管的俯仰角度,皆以“鼠参照点”之射击诸元为准,也就是说,只要一俟敌舰出现于视野,便可立即装弹发炮,非但不必测距、计算,甚至连数据都不必去查的。
以上为炮台,再来看火炮以及具体的炮位。
火炮两种来源,一为英国阿姆斯特朗出品,一为普鲁士克虏伯出品,而不论英炮还是普炮,皆为彼时最新锐之型号,并皆为后膛炮,前膛炮被彻底淘汰。
较之原时空,“闽江防”另一大不同处,是其所有大、中口径火炮,炮身之下,皆装圆形滑轨,火炮可三百六十度无障碍旋转。
“射界”为“闽江防”诸炮台设计、建造之第一要求,不过,射界和防护天然矛盾,一般说来,射界愈佳,防护愈差,为解决这一矛盾,除少数高度最低、有被敌舰炮直瞄命中危险的炮位采用了防护性最佳、但射界最差的穹顶式外,余者,基本上采用了炮坑式、亦曰“半沉式”设计。
即,炮位虽是露天的,不过,火炮置于一个圆坑之中,炮身的下半部在地面之下,上半部和身管在地面之上,这样,对于敌舰来说,目标就缩小了一半,具备了一定的防护性。
为进一步增加防护性,部分火炮,还采取了地井式设计。
这种火炮的身管,与普通要塞炮无异,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炮架地井式火炮的炮架是可以折叠的。
地井式火炮安装在一深坑即“地井”之内,平日炮架折叠,沉于地面之下,外部难觅其踪;战时,液压机械工作,炮架向上展开,托举身管,露出地面。
火炮射击之后,在巨大的后坐力的作用下,炮架向下折叠,重新回到地面以下,其后坐力则以势能的形势保存下来,用以下一次的托举。
可以看出,即便在战时,大半时间,地井式火炮也是隐身于地面之下的,大部分的操作,也是在地面之下完成,因此,地井式火炮的射界,非但“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就防护性而言,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穹顶式炮位。
不过,彼时,地井式火炮刚刚诞生,尚未普及开来,价格极为昂贵,以俺们关贝勒的财力,也只能在最关键的位置,少量准备,中国沿海、沿江炮台,只有两处,安装了地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