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迟来的奏折(2/5)
作品:《乱清》有这么一个旗下的大将,怎么能说没有功劳?有没有参与破城,那都不要紧了,更何况——
“轩军的水师,以巨炮轰击江宁,杀伤甚多,威震敌胆,这是原来就说过的事情。”恭王说完,又再加一句:“不下于首登之功。“
这又是有意把旗人往上捧一捧了。破城之功,首登最重,曾国藩的折子里,列明了“先登九将”,以朱洪章为第一。现在恭王这一说,等于变成了先登十将,想一想关藩司袖大袍,翎顶辉煌,从倒口里拼命往城上攀爬的模样,那是什么光景儿?
两宫太后都笑了。说轩军不下首登之功,倒不是说关卓凡功止于此,而是说这一份功劳,可以加在他以往的功劳之上,一起来论功行赏。
大乱勘平,自然到了论功行赏的时候,只是曾国藩的这个折子,到底只是一个第一时间来“报信”的折子,写得甚为简略,要想论功,还得看他后续的那份正式的折子,里面才会有最详尽的叙述。
“曾国藩的折子,是从安庆发的,他也只是得了信,先给皇上和两位太后报个喜。”恭王分析道,“折子里,只说了破外城的情形和洪秀全服毒自尽,旁的事,得等他赶到江宁,实地看过了才作数。”
“话是这么说,不过我总觉得他这个折子,写得含含糊糊的,”理路最清晰的慈禧太后,对折子里的一些内容,有着疑惑,“总是有点儿……有点儿……”
她想拿一个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可是这个词仿佛就在她嘴边飘着,偏偏捉不住。
“启禀太后,是‘语焉不详’。”宝鋆恭恭敬敬地提醒了一句。然而这句话,说完就后悔了——万一传了出去,岂不是等于自己在说曾国藩“语焉不详”?
“对了!就是语焉不详。”慈禧没有想这么多,顺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洪秀全是死了,可他那个儿子没有切实的下落,只说是‘或云焚于火中’。李秀成呢,也还没找见尸首,只说是‘或云死于乱军之中’。这左一个‘或云’,右一个‘或云’,都把人绕晕了,没有个准话儿,真是让人着急。”
恭王等都深以她的话为然,只是大喜的日子,不能象她说得那么直白就是了。洪秀全一死,那个伪幼主洪福瑱,就变成天字第一号钦犯,是无论如何也要有个下落的。从前的那些“朱三太子”、“朱五太子”之流的人物,让几代朝廷都吃够了苦头,如果现在留下隐患,以后又弄出个“洪三太子”来,怎么得了?
不过在君臣的心里都知道,说到底,洪福瑱还只是一个小孩子,一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