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国力(1/4)

作品:《乱清

需要时间,当然只是一种感慨,毕竟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可以争取,但不能创造。

需要钱,则是真真切切的要求,办新政,办洋务,没有哪一项是离得开钱的,而眼下的中国,最缺的也是钱。

关卓凡不是经济专家,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的人来说,当然对历史上的经济问题,至少有粗浅的了解。如果让他给现下的中国搭建一个严谨的经济模型,他做不到,但单纯的“说三道四”,还是可以讲出一番道理的。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现在的“大清国”,gd仍是排在世界第一,甚至要占到整个世界gd的三成。对这样的说法,关卓凡不敢苟同,因为根本没有准确的数据可以支撑。同样的,若说中国是排在第二,第三,亦没有什么严谨的统计来证明。

不过既然能进行这样的比较,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单以“gd——国民生产总值”而论,中国在世界上还可以排得上号,至少还有资格跟列强“一较短”。

这很好,因为这至少有了一个起步的基础,山高才能出猛虎,塘子大了,才能多养鱼,四亿人每人拿出一两银子,就可以把洋鬼子砸死。

问题在于,偏偏拿不出这一两银子——gd固然不小,但剩余财富或者说自由财富,仍是稀缺的东西,大量人口挣扎在温饱线甚至是生死线上。

对于这样的情形,关卓凡有一个简单的比喻,拿中国和英国。比作两个村子。

中国村有一百个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出一个面包。这样中国村的gd是一百个面包。

英国村只有五十个人,但每人每天可以生产出两个面包,这样英国村的gd跟中国村一样,也是一百个面包。

另一方面,每人每天都是需要吃掉一个面包,才能温饱。于是,中国村每天生产出来的面包,基本上都被自己吃掉了。英国村却有满满一库的面包积攒下来。

有一天,中国村要跟英国村打仗了,可是村里人勒紧裤带,每天也只能拿出十个面包,来支应战争——再多的话,负责生产面包的人就要饿死了。

而英国村,不仅有库存,还可以每天再拿出富余的五十个面包,来雇佣士兵,添加装备。而村里的人,却仍可以活得好好的。

于是。只有五十个人的英国村,不仅可以打败有一百个人的中国村,还可以到中国村里去,把他们本来就不多的面包,再抢走一些。

于是,英国村愈发强大,中国村愈发弱小。

至于中国村里的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