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917章 战前部署(二)(2/3)

作品:《九龙夺嫡

便是野心勃勃的老‘毛’子,此战若胜,当可得十年之和平,至于将来么,就算老‘毛’子不再来犯,本王也断饶其不得。”

论及观颜察‘色’之能,弘晴绝对属于当今顶尖之列,自是能听得出岳钟琪的表态里虚实如何——在弘晴看来,个中虽有着些许的无奈,可大体上还算是出自真心,确非虚言应付,能得此帅才归心,弘晴的心情自是大好,话也就说得多了些,不过么,却并未言及具体的战略战术,仅仅只是提点了一下战略方向,至于其余的么,显见是打算让岳钟琪去充分发挥了的。

“王爷英明,末将自当谨记在心。”

独领一军之大将最怕的便是上命太多,岳钟琪自也不例外,可此际听得弘晴这般说法,紧绷的心弦立马便是一松,赶忙便恭谨地应了诺……

镇远城,古名伊吾(今之哈密),丝绸之路上的一座重要城市,早年曾是西域最繁华之地,概因此城乃是出了‘玉’‘门’关之后的西域第一城,往来商旅无论是走丝绸之路南北线还是中线者,无不在此聚散,又因此地地跨天山南北,更有老爷庙山口可通往漠北草原(今之外‘蒙’古),哪怕是丝绸之路已渐萧条的今日,也依旧有着极其重要的军事与商业之地位,康熙五十六年,大将军王十四爷率部镇守于此之际,曾发民夫数万,重筑了伊吾古城,并改其名为镇远城,一直到诚德元年初,此城还是清军重兵集结之所在地,然,诚德元年五月,朝廷大军撤后不久,此城就被大策王敦多布率军攻占,成为准噶尔十数万大军的大本营之所在,此际,城中心的城守府宽敞的书房里正有两名身材魁梧的大汉围坐在文案前,面对着大幅地图,各自皱眉苦思着。

端坐文案左手边的是名中年汉子,面‘色’黝黑,颌下一部长须飘然,身形虽是魁梧过人,却隐隐带着股书卷气,这人正是准噶尔名将大策妄敦多布,乃是当今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的二弟,其对面端坐着的则是个青年将军,面如重枣,剑眉豹眼,浑身上下都透着彪悍之气息,此人正是小策妄敦多布,大策妄敦多布的堂弟,号称准噶尔汗国第一勇士。

“报,大将军,二将军,清狗岳钟琪已率三万余大军出了‘玉’‘门’关,正向我镇远城赶来。”

就在二将苦苦沉思之际,却听一阵脚步声大起中,一名报马已是急匆匆地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疾步抢到了文案前,一个单膝点地,紧赶着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再探!”

一听此言,大、小策妄敦多布的神情皆为之一凛,彼此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着大策妄敦多布一挥手,声线‘阴’冷地下了令。

“是!”

主将既已下了令,那名报马自是不敢稍有怠慢,紧赶着应了一声,便即就此退出了书房,自去张罗相关事宜不提。

“二哥,您看清狗这是想作甚来着?”

小策妄敦多布虽也算是个‘胸’有城府之辈,可论及智算之道,却一向自承不如大策王敦多布,待得报马退下之后,他便已是有些沉不住气了,但见其一扬眉,已是狐疑万分地发问道。

“不好说。”

面对着突然出现的岳钟琪所部,大策王敦多布同样也有些‘迷’‘惑’不解,此无他,三天前,弘晴便已率主力大军走昆仑山口出了青海,一路沿南线横扫,连下婼羌(今之若羌县)、且末、于阗等数城,兵锋直‘逼’莎车,弃麋集于镇远城之准噶尔主力于不顾,摆出的竟是一派先平南方的稳扎稳打之架势,一反大清数次出兵直捣北疆的急攻战略,准噶尔主力远在镇远,鞭长莫及之下,压根儿就无法救援南线诸城,只能坐看南线彻底沦陷,为此,大、小策王敦多布可是没少聚议行止——救援南线是断然不可行的,所议的不过是撤军回北疆还是趁甘肃空虚之际发动攻势,这都还没议定呢,清军居然又派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