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二八零章 执牛耳者(2/4)

作品:《香江一九八四

陈平安不在香港,多家报纸不约而同疏忽《黄飞鸿》,可是这三家报纸天天都有报道《黄飞鸿》的相干消息,还拿以前的黄飞鸿系列电影作比较。勾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

陈平安心情挺好,他也不是中二少年,这种场合自然不会扫记者的兴趣,对于记者的问题。几乎是有问必答。他的答复中规中矩,没有出格的处所,也不是毫无消息价值。

直至最后一个问题。终于引起一片哗然。

“陈先生,你作为第一个捧起奥斯卡奖杯的香港人。此时此刻你有何感想,有什么想要跟香港市民分享的吗?”。

“呵呵。我感到吧,应当是第一个捧起奥斯卡奖杯的中国人,更加合适。对吗?”。

对于九七香港回回,并非所有香港人都看好回回后香港的远景,目前依旧有人在办理移民、转移财产。除了左派人士通过舆论阵地正面先传回回,很少有人会主动将“香港人”这个称呼回纳在“中国人”的领域内。

但陈平安这么做了,特地强调,而且还是当着香港几乎所有媒体的面,说出中国人这三个字……以他今时本日的身份地位,从他口中说出这三个字,意义不同。

今天来采访他的记者,也有来自左派媒体的,例如《至公报》、《汇报》、《香港商报》、《香港经济导报》这四家被香港市民称为“四大左报”的报社,都有记者赶来采访。

听到陈平安特地纠正《成报》记者,将“香港人”改为“中国人”,左派报纸的记者眼中纷纷闪过一抹亮光。

回回在即,香港各界名流的政治态度,对于内地来说非常重要。陈平安的这句话,或答应以算是他首次在公众眼前展现自己的政治偏向。

不等他答复完《成报》记者的问题,立即有左派报社记者问到:“请问陈先生,你对九七回回,有何见解?”

“对不起,陈先生刚从美国回来,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已经很累了,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还请记者朋友们体谅。”施南笙生怕陈平安又抛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连忙抢过话头,同时示意矮牛带人护送陈平安离开记者包围。

离开机场,陈平安刚坐上车,施南笙也钻了进来,关上车门就抱怨道:“老板,你就不能让我省省心嘛!”

“怎么,南笙姐认为我说的不对?”

“不是对错的问题。”施南笙满脸无奈,“我不反对回回,但问题是你现在不能轻易表态。你现在不是身无分的穷小子,一言一行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你自己。现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