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盖房子了!(2/4)

作品:《重穿农家种好田

来。田青青结束了摘知了皮儿,又悄悄钓起鱼来。

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钓鱼差点儿被上纲上线,田青青不敢明着钓了。

其实,坑塘里的鱼也不是集体养的。都是野生野长。秋风一凉,垂钓的人也多起来。只不过别人基本上钓上来的都是小鱼。只有田青青能够钓的上一斤靠上的大鱼,。

当然,田青青钓的也不是坑塘里的鱼,大多数都是空间水池里的。在坑塘里钓只不过是掩人耳目,做样子给人看。

既然有反应,那就尽量缩小或者避免。

但不上坑塘里钓又不行。否则鱼的来路说不清。田青青便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就去钓鱼,回来后,把鱼放进一个专‘门’用来盛鱼的水缸里。

有人来买时,就直接用一个特制的网兜从水缸里捞。并嘱咐买鱼的人不要声张。人们都知道怎么回事,也就把鱼放进篮子里或者篓筐里,一拎或者一背。谁也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

这样一样来,买鱼的人立等可取,比在坑塘里钓还快捷。来买的人一点儿也不少于‘春’天。

这种形式也极大地方便了田青青。她除了每天清晨做样子去钓鱼外,卖鱼则不必非要她亲自动手。反正是一块钱一条,谁赶上了谁卖。有时家里没别人。杨老太太也能代劳:把捞鱼的网兜递给买鱼人,让他(她)自己在水缸里捞。愿捞哪条捞哪条,愿要几条捞几条,一块钱一条,撂下钱走人。

水缸里的鱼每天也不多放,十几条,有大有小——钓的嘛,不可能一般大——卖多少算多少。

郝兰欣一天又有了五、六块钱的卖鱼收入,高兴的了不得。

更让郝兰欣高兴的是:她家那一亩二分自留地里的‘玉’米,也获得了大丰收。光一尺来长的大‘玉’米穗儿,就拉了两小双轮车。

收秋种麦大忙时,生产队和社员家里的‘玉’米穗儿,一般都是等到种完麦子,‘玉’米穗儿干了以后才脱粒。

郝兰欣也不例外,把‘玉’米穗儿挂的庭院里到处都是。人们估产说,脱粒后,没有七百斤,也有六百大几。

一亩二分地,麦里收了五百多斤麦子,秋里收六百多斤‘玉’米,合起来一千多斤。这在当时真是奇迹——生产队上大田里的粮食作物,年产量也就六、七百斤。

“你们是怎样种的?收这么多。”人们见了田达林和郝兰欣,无不问道。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郝兰欣实话实说:“就是在麦子快熟的时候点种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