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日本人(一)(1/4)
作品:《第三极崛起》察哈尔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也许并不明显,在南京看来也不过是打闹,老蒋更关心的是军事上的事,赵子赟顺利收编方振武的部队,何应钦与日本人又达成了协定,长城一线算是稳定了下来,冯玉祥闹归闹,和真实历史相比,不论规模还是影响力都了不少,老蒋再次把目光转向南方,那片赤色区域的清剿到了关键时候,几次失败,他也找到了一些法子,准备一鼓作气解决这个问题。
德国人依然还在拼命改进那该死的坦克,罗尔夫都有些羞于见赵子赟,正好张家口电厂已经建设完毕,几条主要的输电线路也已经架好,他很是热情的投入到电网规划当中,算是一种补偿。
紧跟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又将早已撤除的察哈尔领事馆恢复起来,派出得力人手,加强与赵子赟的合作,相比之下,一直在察哈尔设置领事馆的日本则有些郁闷。
按理他们有先入之机,可偏偏开展工作最差的是他们,早先赵子梧对日本人是深恶痛绝,绝不来往,弄得他们根本插不进去,后来赵子赟上位,多少给了面子,见了几面,只是礼节性的,没有任何实质内容,但不管怎么,也算是有了突破。领事桥本正康正想着怎么打开这个缺口,随即便爆发了热河战役,第六师团攻打多伦一举将他的所有努力化为泡影,眼下别见赵子赟,就是走进察哈尔省府大门都绝无可能。
占着人家的东四省,打不开局面也无所谓,国内向来是文的不行来武的,赵子赟见不见他,桥本正康都不操这个闲心,只要低下武官刺探各种情报的事情没有阻碍,他也懒得太巴结赵子赟。
可眼下局势有些不一样了,前年吃了赵子赟偷袭沈阳的大亏,日本国内也是有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以石原莞尔为首的具有战略头脑的人认为赵子梧死后,察哈尔其实和南京并不和睦,这给了日本一个机会,将赵子赟争取过来,毕竟日本和他没有杀兄之仇,反而是赵子赟占了便宜,这个想法不但得到了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的认同,也得到了奉天机关长土肥原贤二的认同。
但日本军界那些狂热分子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观,沈阳是他们的奇耻大辱,不但损兵折将,还因为赵子赟的打劫,所获甚少,关东军司令部喜多诚一、原田熊吉、田中新一等参谋就认为南京和察哈尔的关系正是他们彻底占领察省的良机,赵子梧死后,不论是山西还是平津,都不会和赵子赟联盟,攻打察省即没有华北那么敏感,也不用担心其他方面的救援,还能报沈阳之仇。
这个主张得到后来接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武藤信义一定程度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