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设置背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48章 民以食为天(2/4)

作品:《第三极崛起

于河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南有桑干河、北有白豋河、吾其河、黑水河。”

“那老师,这么水也不是太大问题?”

“表面上可以这么,其实这还是有问题的,水利如何跟耕地配合,就看现有的水怎么用了。子赟,你应该出去走走,看看,再想想,到底该怎么办。”

“好,老师,我现在就去!”

“看你急的!”王颂一把拉住他,“做事要稳当些。”

赵子赟冲着陈娇儿吐了吐舌头,乖乖坐了回去。“阳高这地方的农民,几乎都是靠天吃饭,旱也绝收,涝也绝收,子赟,你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情形,至于种什么,倒是简单,北方不外乎麦、莜麦、谷子、玉米这些。”

“老师,我大致有些感觉了,怎么种不是我要操心的事,解决能种才是大事。”

“对,要和农民比种地,你不行,不过你要记住一,有些地方不能开垦,还要种树,就当前的农事来,水比土地更重要,这道理你应该明白了吧?”赵子赟频频头。

“老师,您怎么懂这些?老师种过地?”赵子赟好奇的问道。

“来这之前,我就是教这个的。”王颂眼神有些迷离,仿佛想起了往事。

“老师,和我。”

“好吧,我在大学就是教农业,哦,也就是农事…”王颂叙述着自己的经历,连陈娇儿都忘了倒茶,和赵子赟一起听得津津有味。

这天之后,赵子赟将阳高山川河流都大致查勘了一番,着手他的农业工程计划,他按照王颂教的,将阳高整个农业划分成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大块,种植又分山区和坝区,养殖则集中在山区以及塞外草原,自独立旅的势力越过长城进入察哈尔右翼四旗,老师就认为在无法取得地方政权的时候,从经济上控制是较为妥当的做法,并让赵子赟一定注意,不要轻易改变蒙古人的生产状况,游牧民族还是以畜牧为主,赵子赟虽然对养殖业不是太感兴趣,认为变数太多,但还是遵从了老师的意见。

坝区种植已经初步确定以粮食为主,山区则根据具体情况,能种一些地方杂粮的接着种,有果树的接着玩,没开垦的一律以种树为主,争取用上几年时间,彻底改变阳高的现状。

看过几条河流,在县府以往的资料上了解了阳高土地情况,赵子赟才彻底明白老师的用意,光从粮食一项,就能看出阳高民众的穷苦,坝区一半的土地集中到了大地主手中,均是有水的上好土地,剩余一半除了自耕农占据了一半外,还有不少靠近山区的抛荒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