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演戏要入戏(1/4)
作品:《第三极崛起》北方各大报都报道了这次发布会,尤以天津大公报题为一个将军的情怀的文章最为出彩,写得感人肺腑。
记者们再次聚集到第三集团军总部,想要看看这里有何法,还是朱授光出面,他心里暗骂这是什么事!赵子梧的表态出乎整个第三集团军高层意料,没人会想到赵子梧居然同意撤编,太不可思议了。
众人紧急磋商后,决定将祸水转移,朱授光首先暗示了确实有这个名单,也没明确提独立师不在名单上,进而默认了确实有裁撤独立师的预案,随即他开始诉苦,中央计划给第三集团军的编制太少,毕竟第三集团军还有不少战功卓著的军队,和独立师相比,他们征战沙场的时间更长。接着又高调第三集团军是全力支持编遣的,不像有些人一套做一套,否则也不会裁撤独立师,造成今天被各方责难的局面。
这个表演也是成功的,报界也高度赞扬了第三集团军确实愿意编遣裁撤,进而质疑为何整个北伐期间,贡献最大的第三集团军不能保留更多编制?
这事大也不大,反正是第三集团军内部的事,南京方面也懒得插手,只是老蒋看到报纸上赵子梧的原话很是诧异,他不明白这是赵子梧故作姿态还是他真实想法,按照他以往的做法好像不合乎逻辑,万一阎锡山真的强行要裁撤他,他真会就范?
不过老蒋此时没功夫搭理这种事,一个赵子梧还比不上盘踞东北的张学良,热河已经试探性的改换旗帜,东北归顺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这个上面。
到了十二月底,东北易帜了,全国一片欢腾,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在推翻清政府后,统一的旗帜终于插在了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老蒋对此兴奋异常,他的威望瞬间达到了峰,地位彻底巩固,接下来,通过编遣解决另外三个集团军成为头等大事,他清楚的知道,在统一的大义下,任何人都不能抵挡这股潮流。
阳高、多伦依然平静,赵家兄弟二人对此事可以出乎众人意料的淡漠,赵子赟在阳高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各种粮食统计和分配中,同时还兼顾着水泥厂的最后调试阶段,加上他还有自家光华医院的筹建工作,可以非常忙,不管是县府还民间举办的一切庆祝活动都不参加。
薛儒和其他人也不好什么,唯一整日陪着赵子赟跑前跑后的只有陈娇儿。
阳高在麦丰收后,谷子也不出意料取得预期效果,绿豆和大豆面积不少,但也取得了两百多万斤的成果,莜麦在山区则有三百多万斤的收成,罗尔夫对谷子、莜麦不感兴趣,但豆类是他需要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