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硝烟散去(2/4)
作品:《第三极崛起》
人心浮动,平汉、陇海两条战线上的进攻变得迟缓,西北军不愿出力,津浦路上晋军更不敢冒进,于是,老蒋的机会来了。他调集精锐,猛攻亳州,同时趁着反蒋联军松懈之际,一边加紧调兵遣将,一边加快分化瓦解。
阎锡山也知道他的一些动作已经让联军出现裂痕,这场战争他还没有想放弃,于是下令晋军主攻的津浦路加大攻势,以提振士气,并也向西北军表明他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终于,在六月上旬,张荫梧和傅作义联手攻克济南,并挥军指着徐州。
反蒋联军士气大振,冯玉祥也在平汉路和陇海路恢复新一轮的攻势,只是新的问题来了,雁北防守是不能掉以轻心的,阎锡山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物资,如今津浦路、平汉路、陇海路都在进攻,物资消耗巨大,老阎再怎么折腾,都无法保证几条战线上的物资供应,于是,他的心又朝着取得重大进展的津浦路晋军靠了过去,优先保证。
西北军经过一轮消耗,急需物资补充,左等等不来,右等等不来,攻势停顿不,还极大影响士气,对阎锡山怀疑的声音再起。此时,亳州的孙殿英终于不住了,弹尽粮绝,一气之下,他投降了老蒋。
六月底,赵子梧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开始挥军西进,六月二十九日,占领天镇,同日,收复阳高,六月三十一日,并不血刃占领大同,随后,李服膺军从张家口出发,乘火车经大同北上丰镇,准备占领绥远重镇归绥。
正如冯玉祥所,占领大同后,赵子梧失去了进攻的力量,不管外界怎么传,他毕竟只有一万七千左右的部队,在休整时,李服膺就曾问过他到底有多少人马,当得知只有这个数时,李服膺和张会诏都不相信,这怎么可能,随后赵子梧才解开了谜底,多伦、赤峰严格来他几乎没有守军,派往平地泉方向的也不过是骑兵旅一个营连同两千多人自愿帮忙的牧民,当然,他的骑兵营也相当于一个团的骑兵。在都河和宝昌,与李服膺和张会诏作战的就是独立师全部人马。
如今兵锋抵达大同,独立师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驻守大同的仅仅是张志新旅,陈振林旅则是要防守张家口,张煜教导团驻守阳高,护住张志新的后路,特木德骑兵旅则驻守天镇,作为机动力量兼顾大同和张家口,这样一来,别进攻,连防守都不是很充分。李服膺和张会诏经过整编,倒是还有两万人,可一来二人不肯进攻山西,二来二人要进绥远。
这个情况贺衷寒清楚,老蒋也清楚,赵子梧已经帮了他很打的忙了,可阎锡山不清楚,各方消息反馈,赵子梧兵力不止这些,就算有出入,怎么也要上两万吧,不是号称有一万骑兵么?
各地驻守的人马加起来远没到两万,其余的去哪了?阎锡山心又提了起来,没搞清楚赵子梧下一步动作,他不敢冒进,驻守平津的部队暂时不能动,这样一来,傅作义和张荫梧继续南下攻击的兵力不足了。
西北军缺物资,晋军有后顾之忧,整个中原战场开始进入胶着状态,两边都有些打不动了。不过老蒋还有后劲,他需要的只是时间来调整,现在各方都看不清形势,连原来认为老蒋必败的人此时也觉得胜负难料。
冯玉祥再次赶赴太原,这么下去不行,老蒋有江浙、上海财团支持,拖都能把他拖垮,他向阎锡山提出进行最后的决战,不要管山西这些坛坛罐罐,一鼓作气打下南京。
老阎对此纠结啊,他也知道速战速决,靠自己的实力搞不定,靠老冯的西北军又不把稳,真是难以抉择。
费了一番口水,冯玉祥总算服阎锡山重新恢复攻势,短期之内积攒一批物资,以陇海路为主,津浦路为辅,全面进攻,争取彻底击败老蒋的军队,形成南北对峙,稳定住前方,调集大军解决赵子梧,只要占据北方,得到外国势力的支持,哪怕一年后在进行统一之战,将老蒋赶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