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孙可望称王(2/3)
作品:《扶明》
此次大战,从战略上讲,清军没有实现灭亡明朝的目标,反而丢失了富庶之地,战争应该是明朝获胜。
此时,明朝虽然赢得了胜利,不过却也并未乘势进攻。
明朝内部势力繁杂,在面对外部巨大压力时,能够勉强团结,可当外部压力消退,情况便立时变了。
首先出现问题,便是西军与明朝之间。
在湖广战役之中,堵胤锡力挽狂澜,坚持不退,最终等来战场的转进,守住了湖广,使得隆武朝廷在湖广站稳了脚跟。
这可谓是大功一件,遂即便引起了当时主张撤退的何腾蛟的不满,心怀妒忌的何腾蛟,便使人去见了孙可望,告知其封王之事,乃是堵胤锡擅自做主,皇帝根本没有许诺,而且内阁也不会同意他封王。
这使得正猛攻成都的孙可望勃然大怒,当即就撤兵,返回了川南和川东。
此前,四川清军奉调令,出川攻击夷陵,造成了四川兵力空虚。
孙可望大军入川之后,可谓一路势如破竹。虽说刘文秀在进军成都途中,被吴三桂杀败,损失万人,但是清军兵力不足,吴三桂只能困守成都,等待清军救援。
原本孙可望围攻成都,派出李定国去取剑阁,准备切断成都与汉中的联系,可是听到自己被骗的消息后,孙可望一怒之下,便放弃了继续围攻成都。
西军回到川南后,孙可望虽没与明朝翻脸,却当即打出了秦王的名号,并以秦王的名义,来控制云贵和川南、川东。
张献忠死后,西军面临巨大危机,不仅失去了四川这块根据地,内部的统治体系也已经崩溃。
孙可望带领西军残部,千里跋涉,转进至西南,并于遵义,杀死大西国丞相王兆麟,获得了西军的指挥权,确立了四将军共同领军的制度。
此时,西军已经十分虚弱,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商议之后,假借为沐国公报仇之名,大军开进云南,平定了沙定洲之乱。
此后,西军在云贵修养多年,看似恢复了实力,其实内部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对孙可望而言,更是如此。
首先,西军内部四将军,并没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李定国、刘文秀并非孙可望之臣,而孙可望要确立领导地位,尚需要一个名份。
其次,云贵之地,汉人稀少,土司众多,孙可望假借沐国公之名,平定沙定洲叛乱,获得了土司支持,但云贵许多土司,是看沐国公和明朝的面子,才勉强臣服于他。
因此,孙可望才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