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出口转内销(2/4)

作品:《坚守我的海工时代

赶紧解释。

“什么创新?”一位领导追问。

老王赶紧指向内层与外层中间的四个大约一厘米宽的镗槽:“他们将冷却系统预埋在这些镗槽内,所以……”

话音未落,老王抬眼看向自己的一众同事,目光有些复杂:“所以他们炮做的这么轻盈、灵巧,关键的节点就在这儿!”

“不就是在炮管的中间开个镗槽嘛,这有什么难的?”另一位部队领导看着老王。

老王却是摇了摇头:“镗槽确实不难,难的是要把这样的镗槽一直开到炮口……”

说这话时,老王的目光从炮管尾部一直延伸到炮口,要知道—076型76mm舰炮可是一门62倍口径的长身管舰炮。

炮管超过了4米。

这么长的距离想要在炮管双层之间开镗槽,且在整个加工过程中没有任何可以探查内部情况的设备。

不仅如此,整个过程不能有丝毫的误差,否则整根炮管就彻底报废。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在加工过程中整根炮管的强度要维持在一个极高的水平,毕竟是在炮管外壁的中间开镗槽,如果炮管的强度不够,就算加工环节能撑得住,列装部队后的操作环节也会因为炮管承受不住炮弹的高温高压而受损。欞魊尛裞

所以对于材料、冶炼和工艺上的要求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毫不夸张的说,单就这么一根炮管就能看出株江厂在特种钢材、机加工、系统整合方面的雄厚实力。

这证明温大伟那番话还真没说错,就算把技术公开了,欧美发达国家还真就做不出来,因为这东西关键不在技术上,而事实制造和工艺上。

正所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株江厂有的东西,欧美发达国家没有,也只能干看着!

也正因为如此,老王才会这么震撼,因为他万万没想到,株江厂不但在理论方面厉害,在制造和工艺上更是强得一匹!

所以再跟一众的领导解释完便再次看向温大伟,问出之前的话:“你们这个镗槽是怎么做的?”

“我们是用自己研制的专业设备,—406数控镗床,不但可以加工火炮的身管,这种精密的镗槽同样也可以适用,当然,想要进行这方面的加工,材料方面要求的就十分苛刻了,需要在冶炼的钢水里加入一些稀土元素,然后通过电渣重熔、一层省管自紧,双层身管自紧的炮管才能做这样的冷却槽……”

温大伟说得很详细,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